骨膠原…..可怕數字篇
相信大家對骨膠原這個名稱也不會陌生,近年來不少健康食物, 護膚品都標示含有膠原蛋白成份,令肌膚變得/復回年輕狀態。但為什麼愛麗絲會突然提起骨膠原?因為今年我也要踏入人生的一個可怕數字了 (大家知道是那個數字就夠了…不必在此加以說明…哈哈, 我是在逃避現實嗎?),不得不讓我正視骨膠原這個問題!稍後亦會嘗試一些相關美容療程,所以是時候要認真的了解骨膠原了!
骨膠原的“底世”究竟是甚麼? 大家對它的認識又有多深呢?
愛麗絲當然不是專業/醫學界人士,因此從網上找來以下資料,希望跟大家分享分享!
骨膠原是什麼?
– 骨膠原(亦稱膠原蛋白Collagen),由真皮層內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所生產
– 每人身體亦有製造此膠原蛋白的能力
– 約佔人體蛋白質的25-35% (約人體重量6%)
– 存在於細胞與細胞之間,擔上類似繩索的角色,把細胞連結成為組織,提供組織所需的張力和彈性。
雖說每個人身體也有製造Collagen的能力。但隨著年紀增長,有說是從廿歲開始, 亦有說是從廿五歲開始,製造Collagen的能力開始下降,加上紫外光、空氣污染、壓力等因素(幸好我沒有煙酒的壞習慣, 這些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會影響Collagen流失)。膠原蛋白的流失速度每年也會遞增1%,當流失比產生速來得快,肌膚承托力大減,鬆弛、幼紋等老化徵狀便會愈加嚴重。
坊間出現了不少內服骨膠原營養素/補品或外塗骨膠原產品,但這些是否能有效補充身體所需呢? 從網上找來一些電台節目資料,黃國豪醫生曾解釋這些增加骨膠原方法的概念不是完全正確。先以外塗骨膠原產品為例,不論產品成份/功效有多好,未能滲進皮層內也示不能發揮效果。以骨膠原而言,它的分子/組織很大,不可能容易由皮膚表面滲進真皮層內,因此外塗骨膠原產品也只能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 “膜”。這個 “膜”可幫助吸收水分覆蓋著皮膚表面,因此保濕效果是不俗的,但卻未能真正補充肌底層骨膠原。
(皮膚抗衰老1: 建議留意收聽2:13-3:52的一段)
黃國豪醫生亦強調大家應該先認真骨膠原的製成過程?他解釋骨膠原是必需皮膚細胞自行製造的,不是一些可以從外界加進去身體的。除了一般的氧氣及營養外,以下的成份也是非常重要的:
1. 蛋白質及某些「氨基酸」(蛋白質的最小單位)
2. 荷爾蒙 (所以當女士在更年期時,身體便會缺乏荷爾蒙來製造骨膠原,因此皮膚會轉差,變得鬆弛及欠缺支撐)
3. 抗氧化劑: 刺激細胞來製造骨膠原, 如維他命A, C等等
原來半隻雞蛋的蛋白質含量比一兩濕燕窩還要多
那不就多吃多補充骨膠原營養素就可以了嗎? 可是有營養學學者指出,其實內服的骨膠原營養素跟普通食物一樣,經過腸胃道消化、分解、吸收後,其蛋白質分解成「氨基酸」(蛋白質的最小單位),再組合成各種人體所需要素,並先輸送到重要的器官,真正能運送到皮膚的大概只有3%至5%。另外以上亦提及,製造骨膠原更需要其他成份配合,只是單方面的提供蛋白質及抗氧化劑(如維他命A, C,生果中也有的)也是無濟於事,必須要令以上幾種成份達到所需平衡,才能有有效令真皮層內增生骨膠原。
當然大家亦會想到注射骨膠原,但當愛麗絲看到以下新聞及醫生講解分析後又是怕怕了!(資料來源)
『骨膠原存在於大部分動物皮膚中,用以維持皮膚彈性,但會隨年月而漸少,故注射骨膠原確可助皮膚飽滿有彈性。皮膚科醫生周家 源(上圖)表示:「骨膠原分子較大和複雜,難以化學合成,故多由動物身上抽取而來,如動物身上染有病源,注射其骨膠原有可能被感染。其次,即使並無出現感 染,由於免疫系統會對外來物質作出反應,故部分人的注射部位,可能會出現持續數月的紅腫和發炎,直到外來骨膠原被新陳代謝排走,故必須先於手背注射小量進 行敏感測試。」由於安全性不高且功效只維持約三數月,故現時已漸被透明質酸等可化學合成物質取代。』
可怕新聞(有關注射骨膠原)
不過現時有方法能刺激皮膚自行製造骨膠原比較安全,醫學研創的膠原自生科技,利用水基酸、冷凍光學及射頻等醫學科技,刺激肌底層生產骨膠原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,喚醒肌膚自我製造骨膠原,令肌膚重拾細緻無紋。我想這個應該算是較安全較有效地方法吧!(當然我稍後是選擇試試這類療程而不是“注射”的那款!)
by Alice Au